提到大學生活,大家都是充滿著無限的憧憬和好奇,特別是在脫離了高中高壓的學習環(huán)境之后,對于各種校園活動更是充滿著無限的向往。
我們都知道韓國大學的校園文化與中國大學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除了學習環(huán)境、風俗格局、教育方式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更是韓國大學的特色之一。
和中國的大學不一樣,韓國大學校慶很OPEN,有社團公演,有明星愛豆演出,還能吃炸雞哈啤酒。 而且韓國各大學校慶時間都很集中,一般在每年的5月和9月左右進行,大部分會持續(xù)四五天左右。
作為本校的學生,如果愛好唱歌跳舞的的同學甚至可以在校區(qū)的舞臺上大展身手哦。不僅如此外校的學生也可以自由參加,所以每年校慶不但可以認識很多新的朋友,還可以免費見到平時見不到的明星,總之就是嗨翻校園!
韓國校慶的由來
韓國的校慶由來已久,還得歸宿到50~60年前,那個時代是韓國校慶文化的出發(fā)階段。那個時候和中國一樣大學生十分稀少,一般能上大學的都是特殊階層。在當時,大學生都是帶著某種特權意識在讀書,所以導致校慶是一種只有大學生參加的特殊文化。校慶也就是以學科為單位表演跳舞,演技之類的活動。
緊接著便到了70年代,這個時期由于韓國被西方文化深深的影響著,漸漸的開始變得豐富多彩了。以興趣為主的生活也開始逐漸多了起來。不過在那樣的民主時期校園文化卻被批評為“沒有內涵光有華麗的外表的慶典,需要注入更多的傳統(tǒng)的元素的慶典”。于是在這個年代校慶就變成了為了尋找變革而停滯不前的時期。
進入80年代后,韓國的政治,經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主化運動更是到了十分活躍的時期。大學生們成為了要求民主,并與霸權斗爭的領頭羊。娛樂、浪漫、歡樂的校慶便成為了奢侈品。大學生們主要用批判社會性質的內容來公演或是活動,最后用游行和示威來結束校慶。
90年代以前,大學校慶受大眾文化的影響,名稱也改變成為“大同祭”。這樣的慶典就變成了邀請明星來學校表演,校園內的集市,消遣的娛樂設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校慶也在企業(yè)的支持下變成了商業(yè)性質的活動,加上公演邀請的明星們,大學校慶已經完全和娛樂性質的電視節(jié)目沒什么區(qū)別了。
校慶小吃
校慶期間,你可以在校園里吃到一切想吃的小吃。說到校慶小吃的話會想到什么呢?烤魷魚、炒年糕、雞肉串、魚糕等等。不過主角還是非韓國的各種酒莫屬了,燒酒,糯米酒,炸雞啤酒一樣也不少。校慶實實在在的成為了一個大型的慶典。享用美食之余,也有各類各樣的娛樂性質的活動。滾圈、扔水氣球、飛鏢,甚至有的大學會引進一些大型的活動設備,比如斗牛士、蹦床等等。大家積極的參與各項有趣的活動,相互增進了友誼也很好的釋放了壓力。
在校慶中還會準備一些新鮮水果和果汁,紅豆冰,涼拌黃瓜等來適應炎熱的天氣。很多學校還會給中國留學生提供機會,不少學校的校慶元素里有很多中國的美食。想不想親身去經歷一下呢?
校慶活動
韓國的校慶可以說是一年當中學校里最熱鬧的日子了!
因為通常學校的校慶都會有偶像明星助陣校慶的演出!比如建國大學校慶時請過李敏鎬、李鐘碩;成均館大學校慶請到過Gary、TTS(少女時代小分隊泰妍、Tiffany、徐賢)等等。偶像助陣往往都會把當晚的公演推到高潮,大家見到自己心愛的愛豆往往都無法控制自己~
另外,大家在校園的攤位上可以品嘗到魷魚串、雞肉串、魚糕、羊肉串等各種美食;還有手工制作的小飾品、鑰匙鏈、書簽等;當然,部分學校還會派發(fā)紀念T恤或外套,穿著學校的紀念T恤跟著愛豆一起唱歌,想想都雞凍!
那么作為外國留學生,我們可以怎樣參與其中呢?其實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講,校慶好似變成了展示自己國家文化的博覽會。春聯(lián)、燈籠,不用離近就知道是中國留學生會支持的中國學生的攤位,中國家常炒菜的現(xiàn)場制作和品嘗,中國特色毛筆字書法、中國結、臉譜的體驗制作等。
中國學生的攤位無疑是韓國大學校慶中最具亮眼的攤位之一。而系里的大一新生從半個月前就開始做前期準備工作,買材料,搭帳篷,做宣傳。男生們負責安放桌椅和掛招牌這些體力活,女生們就負責在各大學門口賣力吆喝。大學校慶的最后一晚大家都會聚集到操場,欣賞精彩節(jié)目的同時,還可以品味到獨到的小酒館招牌,這里有比校外更加便宜的價格,更好吃額食物,還有大家的熱情與激情,大家一起談笑風聲,徹夜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