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7日,全國的高三學子們即將迎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在此,立思辰留學要給所有的高考生加油,祝你們都能不負韶華、穩(wěn)定發(fā)揮,考出最理想的成績。
俗話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十年的時間不長,但也不短,十年時間足以見證歷史變遷。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高考的十年變遷”與“留學的這十年”,從客觀的角度,以真實的數據扒一扒這兩種不同的教育……
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突破1078萬人,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近十年中國高考人數
近10年來,中國高考報名人數呈波浪式上升,尤其近幾年新增報名人數格外明顯,報考人數的增加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
升“一本”究竟有多難?
據2020年的一本上線率來看,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這幾個地區(qū)外,其余的大部分省份上線率均低于30%,有的省份甚至低于15%。
高考 10年間……
十年,高考變化真的不小:“三本”退出歷史舞臺,今年再迎新高考。
自2011年開始,不少省份開始進行改革。截止2019年,全國大部分省份取消了本科三批。
今年是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今年的高考政策有哪些不同?
● 2021年高考除教育部規(guī)定的特定事項外,只能將考生的成績信息提供給考生本人和有關投檔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學校及其他任何單位提供。
● 順應高考改革浪潮,福建、江蘇、湖北、廣東、湖南、河北、遼寧、重慶8省市2021年實施“3+1+2”模式。
● 2021年高考新增的37個專業(yè),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現代社會人才,打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教育的橋梁,各高校推出人才選拔新方式。同時,也有518個本科專業(yè)被撤銷。
● 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現代社會人才,打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教育的橋梁,各高校推出人才選拔新方式。
● 不僅如此還有多所高校實行跨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方案,這種培養(yǎng)模式能使學生獲得各方面更優(yōu)質的教育,學生在達到培養(yǎng)標準后,會獲得兩所學校聯(lián)合授予的學位證書。
無論高考如何改革,擺在孩子面前的升學壓力和激烈的競爭依舊不會改變。換一條賽道繼續(xù)前行,或許一切都會不一樣,也許讓孩子跑的輕松一些?這10年間,不少家長將目光投向了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總數不斷刷新
據教育部數據,近年來每年出國留學總數還在不斷刷新,從2010年的約28.47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70.35萬人。
近十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
近十年中國留學回國人數
同期,留學歸國人員的數量從2010年的13.48萬人增加至2019年58.03萬人。也就是說同一年內,出國留學人數與留學歸國人員總數的差距被進一步縮小。
1978至2019年度,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165.62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或研究;490.44萬人已完成學業(yè),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yè)后選擇回國發(fā)展,占已完成學業(yè)群體的86.28%。
不難看出,回國熱潮已經成為了現在的一個流行趨勢。
然而,日趨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和明顯增加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因素,讓未來的留學格局出現變化。
在2020年,英國超越美國,成為留學生的首選目的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依然是五大熱門目的地之一。此外,中國香港也逐漸成為留學新寵,意向求學中國香港學生相比2020年增長了6.86%,位居第五。
根據UCAS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截止2021年1月,中國學生申請者數量呈現前所未有增長,比去年同期暴增了21%,多達25,810人,又了歷史新高!
而且這還是不完全統(tǒng)計,還有部分學生并未通過UCAS提交申請,而是直接向英國大學提交申請,所以,實際申請人數還要更多。
留學需要長遠的規(guī)劃和選擇,很多家庭已經籌劃多年,會盡力克服一切困難,實現留學的愿望。
當下的留學是危機與挑戰(zhàn)并存的,2021年很多高校開放了申請政策,通過多種方式放寬申請門檻,學生的申請機會增加。對于早已確定要留學的同學來說,在這個門檻降低的時間點申請,成功率會增大,是個不能錯過的好機會。
留學,十年間……
出國留學經過近10年多的發(fā)展,經歷了幾個階段,從家庭收入層面、出國留學的目的、出國學習的專業(yè)選擇、以及留學畢業(yè)后的去向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在出國留學涉及到的家庭上,10年前最初是為數不多的富裕家庭,將出國留學作為孩子未來發(fā)展的一個方向來考慮,畢竟出國留學的費用不是一般普通家庭能夠承擔得起的。但隨著國內經濟10多年的發(fā)展、人們家庭收入的充實、國家中產階層的逐漸形成,目前越來越多家境殷實的中產工薪階層家庭,開始將出國留學作為對孩子發(fā)展的一項投資。
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客戶來自于家境殷實的中產家庭,尤其是選擇讓孩子在研究生階段出國留學的家庭。因為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學制時間短,有些大學的課程型研究生最短的可以在10個月左右完成學習,拿到碩士學位。這樣,在經濟上的壓力相對就低得多,家庭對孩子教育投資的性價比比較高。而且到了讀研階段,家長對孩子出國后的發(fā)展相對比較放心。
出國留學方面發(fā)生的另一顯著變化就是學生在專業(yè)選擇上發(fā)生的變化,這一點主要發(fā)生在高中對國外大學本科的申請上。
10年前的學生在決定申請大學的專業(yè)時,幾乎一邊倒地選擇工程、數學等理工科,頂多再有一些選擇商科方向的。
然而從近年申請的情況看,學生在選擇專業(yè)時已經從傳統(tǒng)的理工、商科轉向發(fā)散性選擇,如有些學生開始與自己的興趣相結合,轉向人文學科、傳媒、心理學、甚至是藝術設計類、或服裝類。這表明家長已不再將好就業(yè)作為專業(yè)選擇的唯一標準,而是考慮到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甚至在申請時不對專業(yè)做出選擇,而留待大學2-3年級時,當自己找到真正喜歡的專業(yè)方向后,再做決定。
最初一批的留學生群體,由于高昂的留學成本與國內稀少的優(yōu)質就業(yè)資源之間的不匹配,很多學生與家長對留學后的考慮主要以在國外就業(yè)為主,希望孩子的留學經歷給在國外就業(yè)提供先機,甚至是辦理移民,留在國外生活。
但是,由于國內經濟發(fā)展的巨大變化,國外公司及資本的涌入,加之國內企業(yè)近年來的飛速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公司成功案例的激勵,等等機遇與挑戰(zhàn)的共存,吸引了很多在國外已經獲得成功的人才回流。另外,目前出國留學的學生還是以獨生子女為主。
因此,現在出國的孩子和家長在對待留學后的去向問題上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很多學生明確表示出國留學就是要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看看國外的學生是如何學習和生活的,但學成之后的目標還是要回國的,因為國內的機會越來越多,只要自己優(yōu)秀,成功的可能性不比在國外小。同時,回來后離父母近了,照顧起來也方便。
而從家長的角度看,使用這筆教育投資,讓孩子出去走走,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對孩子未來發(fā)展和看問題的角度都有幫助,家長自己將來也不會在這個方面留下任何遺憾。
總之,目前大家在出國留學上,表現出從最初的盲從,到目前的逐步走向理智;從最初家長強烈的目的性,到目前的與孩子興趣相結合上;從留在國外發(fā)展,到眼界的放開,留在機會最多的地方發(fā)展。
盡管全球疫情跌宕起伏,讓人始料不及,但從國內政策來看,我國政府一直對留學持大力支持的態(tài)度。
2020年6月,我國正式印發(fā)了《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教育部負責人表示:疫情對出國留學的影響是暫時的。
12月7日開幕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更是明確表示“鼓勵出國留學”!
在疫情導致衰退的形勢下,海外名校的錄取政策將有所放寬、包括降低收費標準、擴大招生規(guī)模、放寬語言認可測試等。申請留學的學生,會面臨相對較小的競爭壓力。
相信接下來出國留學仍將是一股熱潮,海外留學行業(yè)也將再啟新篇。
留學可以看作是一筆教育投資,但在海外的求學生活也是一段重要的人生經歷。只用金錢來衡量這段留學的價值,可能會忽視這段經歷本身帶來的收獲。
留學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想留下的留下,想回家的回家,想前行的前行,不管選擇什么,都要付出努力。努力之后,也不能保證一定比別人好。
回國之后你可能發(fā)現:你的同學之間,還在攀比誰保研到了本校,誰考了公務員,誰又在銀行工作。
以后他們還可能成為朋友圈曬娃的主力。出國的你,應該會慶幸提早退出了這場比賽。
最后,送一句話給留學或者即將留學的你們。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fā)覺:什么時候出國讀書,什么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yè),何時選擇了對象而戀愛,什么時候結婚,都是命運的巨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云千檣,你做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苦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殺鵪鶉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