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科技大學的申請中,推薦信并非簡單的 “背書”,而是通過推薦人視角展現申請者獨特特質的重要載體。一封能打動招生官的推薦信,往往藏著具體、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能讓 “優(yōu)秀” 從抽象的形容詞變得可觸可感。
選對推薦人:找能講出故事的 “知情者”
香港科技大學更看重推薦人與申請者的熟悉度,而非頭銜高低。若曾參與某教授的科研項目,因解決實驗難題給其留下深刻印象,這類 “有共同經歷” 的推薦人,遠比不熟悉的知名學者更有說服力。同理,實習導師若見證過你在緊急項目中的應變能力,其講述的故事也會更真實可信。選擇推薦人時,核心是確認對方能否回憶起 2-3 個具體事件,而非泛泛而談。
溝通技巧:引導推薦人聚焦細節(jié)
多數推薦人需要申請者提供 “故事素材”?芍鲃诱磉^往經歷:比如在課堂上與教授探討某學術問題的過程、團隊競賽中自己提出的創(chuàng)新方案、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具體細節(jié)等。將這些內容以 “時間 + 事件 + 成果” 的結構呈現,幫助推薦人精準抓取亮點。例如,與其說 “我科研能力強”,不如描述 “在 XX 實驗中,如何通過調整參數解決數據偏差,最終協(xié)助團隊發(fā)表論文”。
故事內核:呼應港科的學術特質
港科注重創(chuàng)新精神、批判思維和團隊協(xié)作,推薦信中的故事需精準對接這些特質。若申請理工科,可突出 “在項目中質疑傳統(tǒng)方法,提出新模型并驗證” 的經歷;申請商科則可強調 “跨團隊協(xié)調資源,推動項目落地” 的過程。避免流水賬式敘述,重點刻畫 “遇到的挑戰(zhàn)、采取的行動、展現的能力”,讓故事自然折射出與港科的契合度。
申請助力:立思辰留學保駕護航
挖掘推薦信故事需要對港科招生偏好有深入理解,立思辰留學的顧問團隊熟悉其評審邏輯,能指導申請者篩選最具價值的經歷,協(xié)助與推薦人高效溝通。從素材梳理到文書優(yōu)化,全程把控細節(jié),讓推薦信真正成為申請中的 “加分項”,助力學子敲開香港科技大學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