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年,巴瓦利亞-蘭多斯的富裕階層在英格施塔特建立了巴伐利亞州的第一所大學。
1492年,康拉德·策爾蒂斯是當今最重要的人文主義者之一,他加入了教師隊伍。
1510年,馬丁路德最難以消除的對手之一Johannes Eck被任命為教授。
1776年,光明會,一個致力于激進啟蒙運動目標的秘密社會,在英格施塔特建立。
1800年,慕尼黑大學從英格施塔特搬到了蘭加德,并在前多米尼加修道院定居。在被遷到慕尼黑之前不久,慕尼黑大學有1000名學生。
1827年,約瑟夫格雷斯和弗里德里!ぶx林加入了慕尼黑大學的教師隊伍。
1848年,國王與Lola Montez的關(guān)系引發(fā)了騷亂,導致了大學的關(guān)閉。在馬克斯馮Justus的建議下, Pettenkofer Liebig在LMU接受了一把椅子。為了培養(yǎng)有天賦的學生擔任高級行政職務(wù),馬克西米利安學院成立了。第一批女性被允許進入LMU的博士項目。
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阿道夫 拜爾,他成為了慕尼黑大學的第二個諾貝爾獎得主。第一個學生代表機構(gòu)成立于慕尼黑大學。
1940年,白玫瑰集團的成員發(fā)出呼吁抵制納粹政權(quán)的傳單。
1945年,慕尼黑大學遭受了嚴重的轟炸,超過70%的城市建筑被毀。
1945年,當局關(guān)閉了大學,Rehm被任命為慕尼黑大學的臨時校長。
1946年,7月23日正式重新開放。這是最后一所大學
1973年,28500名注冊學生,雇員9255人。
1970年,新高等教育法案(Hochschulgesetz)廢除了學生的工會。
1995年,“Landshuter freundesk reis”成為慕尼黑大學協(xié)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05年,W.H?nsch與兩位美國研究人員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6年的總統(tǒng)選舉制度再次被引入:校長貝爾德胡貝爾成為總統(tǒng)。LMU在卓越計劃的第一階段做得很好。
2012年,在“卓越倡議”的第二階段,慕尼黑大學成為最成功的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