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
金同學 于8年前 提問
歷史沿革
名稱起源
立思辰留學360介紹,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意大利語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其意大利文的名稱“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中的“Brera”一詞,中文音譯為“布雷拉”,這個詞起源于十三世紀時的倫巴第語“Braida”,意為一片蔥郁的草場空地。
歷史淵源
自1229年起,天主教會中的行乞修士僧侶們,在這片草地上開始修建修道院和圣瑪麗亞教堂,這便是學院布雷拉校區(qū)所在的建筑,在遠古時期的雛形。直至公元十六世紀末,行乞修會解散,由耶穌會士接管教堂,方才在此建立起了學校,提供大學水平的教育課程,課程內容豐富,不僅包括自然科學,如物理、數(shù)學、天文學外;還有語法學、修辭學、哲學和神學等,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之后,為了滿足日益擴大的教學需求,經(jīng)數(shù)位建筑師之手,終于十七世紀根據(jù)米蘭著名建筑設計師弗朗西斯科·瑪利亞·里奇尼的設計藍本將這里改建成宏偉莊嚴的學院建筑,體現(xiàn)以“教育”為本的特別之處。時至今日,當人們信步在這個長方形庭院的中庭時,仍可清晰辨認出當年的宿舍與學校,院子被雙層的塞利奧拱式的敞廊所環(huán)繞,連接院子和拱廊的臺階極其寬闊。
學院創(chuàng)辦
公元1772年,耶穌會被解散,當時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奧地利政府不愿看到教會壟斷教育的局面,將布雷拉學院收歸國有,在瑪麗婭·特蕾莎女王的帶領下推行開明的教育之風,規(guī)定教育既要包含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也必須擁有人文方面的內容。時任米蘭國家建筑總督察的著名建筑師朱塞佩·皮耶馬里尼被女王任命,為學院的進一步修建工作,正是這位才華橫溢的建筑師,也是布雷拉美院的第一位建筑學教授修建了學院的圖書館和天文觀測臺,還在位于布雷拉路開始的地方修建了新的入口:一扇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大門。
至此,布雷拉宮被建設成一個公共的教育場所,米蘭核心的文化機構均坐落于此:非教會的學校、圖書館、天文觀測臺、植物園、化學館和農(nóng)學館。1776年,在這個科學、文學與藝術氛圍和諧一體的氛圍中,誕生了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
輝煌積淀
1801年,法國雅各賓黨畫家朱塞佩·博斯受命領導美院,由他開啟了創(chuàng)新改革,創(chuàng)建了為教學活動需要的繪畫、石膏、雕刻作品的展廊,以及專為培養(yǎng)藝術人才的圖書館,館中搜集大批繪畫與版畫作品,建立檔案館和古錢幣儲藏室,以及古倫巴第博物館,幾乎這個時期所有從教會沒收的財產(chǎn)都被存入了美院。
1803年,博斯將布雷拉美術館納為布雷拉美術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也成為了米蘭美術教學的中心地區(qū),開設的專業(yè)拓展到:建筑、繪畫、雕塑、建筑裝飾、版畫、透視繪畫、解剖學和繪畫基礎。至今學院的走廊里依然保存著在米蘭發(fā)展史中重要的科學家和文學家,還有部分在美院執(zhí)教過的大師們的石碑和雕像。也正是那些年間,布雷拉美術館極具影響力的館藏和畫展,如拉斐爾的《圣母的婚禮》,貝利尼的《圣殤》,提香的《圣哲羅姆》,委羅內塞的《耶穌受洗》等不勝枚舉,漸漸形成了布雷拉周期性的展出活動。每年展出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與當代國內外的藝術作品,成為了收藏藝術市場的重要參考,并推動了新藝術體系的形成。
整個十九世紀,布雷拉美術館幾乎都保留了拿破侖時代的面貌,值得一提的是1859年,著名雕塑大師安東尼奧·卡諾瓦的大型雕塑作品“和平締造者——戰(zhàn)神拿破侖”被陳列在院子的中庭,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雕像成為了我們熟悉的現(xiàn)代美術學院的寫照。在羅曼主義時期,布雷拉美院的著名大師弗朗西斯科·海耶茲通過對倫巴第大區(qū)的歷史文物收集保護與城市規(guī)劃管理工作,使美院獲得了極高的聲望。
意大利共和國誕生之后,1882年,布雷拉美術館從布雷拉美院中獨立出來,成為最重要的國家博物館之一。1926年,根據(jù)意大利教育部的改革,建筑系從美術學院分離,布雷拉美院成為了專門培養(yǎng)藝術類人才的國際著名美術學院,吸引著來自于世界各地的藝術家。